投稿邮箱:xinduxie211@163.com。
新读写微信相关文章
长按二维码 关注新读写
独具人气的语文杂志
点击标题下方“新读写”关注
看过电影《无问西东》,一定会对其中西南联大的那一段历史无限感慨。那么多的大师,在那样的艰苦岁月所呈现的一代知识分子的风骨和胸襟,实在令人感佩。
2018年,正值西南联大八十周年诞辰。让我们透过电影的细节,遥望20年代与热血的西南联大时代。
20年代:读书与救国
清华校史、西南联大校史乃至中国学术界,都无法绕开一个名字——梅贻琦。
梅贻琦不爱讲话,所以有个外号,叫“寡言君子”。他是清华学生,后来考上庚款生出国留学,回国后就在清华任教。
作为教育家的梅贻琦鼓励学生勤恳学习,并不希望他们去谈口号,谈政治,但学生不听取他的建议,被抓了,他去保释,劝解,再被抓,他再去谈判,去保释,学生组织的激进活动,他不禁止,不参与,不干涉。
左为电影中的梅贻琦(祖峰饰演),右为梅贻琦先生
作为清华校长的梅贻琦,在电影里是别人故事里的配角,但我们知道他才是清华真正的主角。
西南联大成立后,联大的校务委员会有三个人,除了梅贻琦,还有北大校长蒋梦麟,南开校长张伯苓。
从左往右依次为张伯苓、梅贻琦、蒋梦麟
尽管论资历论年纪,梅贻琦是排末位的,但实际主政联大的还是梅贻琦。梅校长主管联大不是因为雷厉风行有主见,而是很少发表主见,只有一句“吾从众”,所以当时有一句打油诗,讲梅贻琦的口头禅:
大概或者也许是,不过我们不敢说,可是学校总认为,恐怕仿佛不见得。
电影中,梅贻琦劝说学生吴岭澜(陈楚生饰)转系。吴岭澜是一个虚构人物,但是很有代表性,他的英文和国文几乎满分,物理却不及格。
电影中的吴岭澜(陈楚生饰)
当时的清华转系制度是很普遍的,著名的“清华四剑客”中,除了季羡林没有转系,李长之从生物系转到了哲学系,吴组缃从经济系转到中文系,林庚则从学物理改为学中文——历史证明,他们的选择都是正确的。
在吴岭澜的故事中,除了梅贻琦校长,还发生了一个重大事件——泰戈尔访华。
1924年4月23日,应梁启超、蔡元培的邀请,泰戈尔坐火车到达北京前门,轮流到北大、清华做演讲,还拜访了溥仪。
1924年泰戈尔在清华,左起张彭春、徐志摩、张歆海、泰戈尔、曹云祥、辜鸿铭、王文显
在清华的演讲是在5月1日晚上八点半,演讲中,泰戈尔鼓励清华学子,要“保持那凡事必求美满的理想”。
这场演讲中,最闪光的人物,除了泰戈尔,还有充当翻译的徐志摩。“林小姐人艳如花,和老诗人挟肩而行;加上长袍白面、郊寒岛瘦的徐志摩,有如苍松竹梅一幅三友图。徐氏翻译泰戈尔的演说,用了中国语汇中最美的修辞,以硖石官话出之,便是一首首小诗,飞瀑流泉,琮琮可听。”
林徽因、泰戈尔和徐志摩
可以说,吴岭澜所处的学生时代,正是中国人刚剪掉辫子不久。那时的大学教育优雅而丰富,年轻人在乱世中找到希望。
电影《无问西东》剧照,反映了20世纪20年代清华学子的风貌
西南联大:热血与无畏
影片的第二部分是抗战时期的西南联大,王力宏所饰演的沈光耀是一个广东富家子,在西南联大毕业后,又参加了空军,也就是著名的飞虎队。
电影《无问西东》中的沈光耀(王力宏饰)
1937年7月7日,全面抗战爆发。战事蔓延的速度超乎想象。
7月9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三所大学的校长蒋梦麟、梅贻琦、张伯苓应国民政府委员长蒋介石的邀请,赴庐山进行国是谈话会。
7月29日、30日,北京和天津先后沦陷,三位校长已经无法返校。8月1日,教育部拟定,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南迁长沙,组成长沙临时大学。
11月1日,长沙临时大学正式开课。然而,随着南京陷落,武汉告急,长沙危在旦夕。1938年1月5日,梅贻琦先生召集了长沙临时大学的师生大会,正式宣告学校将为国家复兴做准备:
本校为保存文化决迁昆明开学,诸生如有愿离校参加各种国防工作者,本校当尽力介绍。愿随同前往者,每人津贴路费20元,此后课程设备等方面,当力求充实,以副有志向学诸生之厚望。
剧照里的西南联大门口
真实的西南联大门口
1月20日,这些“国之大器”正式踏上了从长沙转往云南昆明的迁徙之路。路线主要分为三路:
一路由女生、体弱者和大部分教师、家属组成,沿铁路和水路,经粤汉铁路到广州转香港,再乘海船到安南(今越南)海防,由滇越铁路经河口到达昆明。这一队由教务长樊际昌和梅美德、钟书篇率领。
一路则从长沙出发,绕道桂林、柳州、南宁,过镇南关进入越南,到河内转乘滇越铁路火车赴昆,此路由陈岱孙、朱自清、冯友兰、钱穆等十余位教师组成。
最艰险的一路,走的是陆路。经体检身体合格,体力较好的师生,由长沙乘船到益阳,再从湘西徒步穿越贵州省,凭一双脚走到云南昆明去。由国民政府指派中将参议黄师岳任团长,原南开的黄钮生教授任旅行团指导委员会主席,教师组成辅导团。这支队伍中,有我们熟悉的沈从文和闻一多。队伍在湖南沅陵留宿时,他特别把闻一多请到兄长家里,请他们吃狗肉。第一次吃狗肉的闻一多开心得大叫:“好吃、好吃!”
闻一多等教授带领的青壮队边走边玩,被称为“湘黔滇旅行团”
一路行走之中,11级学生穆旦(原名查良铮,金庸堂兄),行前先在长沙购买英文小字典一册,边走边读,背熟后陆续撕去,抵达昆明时,字典完全撕光;
地质学家袁复礼带领学生边走边进行地质考察,调查沿路民风;
北大曾昭抡教授(曾国藩的侄曾孙),行走不抄近路,即使盘山公路也如是,被大家认为“颇具曾文正公脚踏实地,实干苦干的遗风”。
整整68天,他们用脚步丈量了1671公里。
1938年4月28日,这支队伍成为最后一批抵达昆明的临时大学师生,王力宏扮演的沈光耀,在路上遇到坐车前往昆明的学生,很有可能是第一路从香港到越南再到昆明的女生团。因为车上的女生,许多还穿着白色旗袍和高跟鞋,显然不大可能是徒步团的成员。
徒步迁徙的联大师生
这些穿旗袍的女学生,很快就没这么时髦了。她们当时大概没想到,接下里,她们将面临的是怎样的学习环境。
首先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铁皮校舍,它们的设计者来自梁思成、林徽因夫妇。1938年1月,到达昆明的梁林夫妇应梅贻琦之邀,给西南联大设计校舍。没钱没材料,因为实在太穷,设计方案一改再改,校舍从高楼成了平房,砖墙成了土墙。
梁思成冲到梅贻琦面前,砸下第五稿设计图,说:“你们知不知道农民盖一幢茅草房要多少木料?而你给的木料连盖一幢标准的茅草房都不够!”
梅贻琦回答,正是如此,才需要土木工程系的老师想办法解决。
最后,124亩的校园里,只有图书馆和实验室能用青瓦做顶,教室用铁皮,至于宿舍,茅草就行了。
西南联大校舍
铁皮屋顶的教室,最怕下雨,而云南偏偏多雨。
电影里,同学们因为雨声太大而听不清老师讲课,老师只好在黑板上写下四个字:停课赏雨。
这件轶事来自西南联大法商学院教授陈岱孙,陈岱孙向来很会把控时间,内容讲完,一说“下课”准打铃,唯独经常会被下雨打乱节奏,后来索性就停课赏雨,师生静坐,一心听雨。
电影中的沈光耀(王力宏饰)
下雨天照旧上的是体育课。听雨的王力宏推开窗户,外面就有老师马约翰带着学生们跑圈运动。
真实的西南联大的课堂
现在在清华西区体育馆南侧有十二个雕像,其中有梅贻琦、闻一多、梁思成等,马约翰是唯一一个因体育被奉为“名家”的教授。
因为深受“东亚病夫”的刺激,马约翰年少时就是运动健将,还拿过“万国运动会”的1英里赛跑冠军。他原先在清华化学系当助教,后来到体育部任教。
当时的清华要求每星期一到星期五下午四点到五点,全校学生必须穿短衣到操场锻炼。为了督促学生运动,马约翰拿着小本子去角落里揪出想逃过锻炼的学生。
剧照中戴黑领结的就是马约翰
电影中,吴岭澜与沈光耀的时间线是有重叠的,其中最明显的场景就是跑警报。当我们看到吴岭澜拎着鸽子去跑警报的时候,会想到当年那个抱着鸡跑的金岳霖。
真实:昆明五华山上瞭望塔挂出的防空警报红灯笼
在防空洞里讲课的情节是为了电影而加出来的,给学生们讲恐龙的是第一个发现恐龙的地质学先驱袁复礼。
用浓厚方言在山间讲课的是陈寅恪,这大概是艺术加工,陈寅恪眼睛不好,每当警报响起,视力不好的陈寅恪就在人群里摸索。
在联大任教的刘文典总要高呼“保护国粹要紧”,组织学生们架起陈寅恪躲到防空洞。
但确实有教授在防空洞和学生讨论数学问题,这就是杨振宁的父亲杨武之。
电影里,王力宏跑警报的时候,喜欢到锅炉房煮糖莲子,这个典故出自汪曾祺先生的回忆文章。
在汪曾祺的记忆里,有两个人不跑警报的。一个是女同学,姓罗,一有警报,她就洗头。别人都走了,锅炉房的热水没人用,她可以敞开来洗,要多少水有多少水!
另一个是一位广东同学,姓郑。他爱吃莲子。一有警报,就用一个大漱口缸到锅炉火口上去煮莲子。警报解除了,他的莲子也烂了。
有一次日本飞机炸了联大,昆中北院、南院,都落了炸弹,这位老兄听着炸弹乒乒乓乓在不远的地方爆炸,依然在新校舍大图书馆旁的锅炉上神色不动地搅和他的冰糖莲子。
石刻上沈崇诲的名字
这位只见过26个春天的烈士毕业于清华土木系,民国二十一年七月(1932年),二十岁沈崇诲自清华大学毕业,考取中央航空学校第三期,其目的只有一个,“吾辈今后自当翱翔碧空,与日寇争一短长,方能雪耻复仇也!”
穿着清华校服的沈崇诲(中立者)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沈崇诲加入抗战行列。一个月之后,沈崇诲率领诺克机七架,自广德出发,经长兴、吴兴前往佘山及白龙港,奉命轰炸日本船舰。
任务完成返航归途,至白龙港上空时,发现大批敌舰。此时的他已发现无炸弹可供投掷,飞机内部机械忽然发生故障,难以返回基地。
沈崇诲此时的选择,要么紧急降落,要么跳伞逃生——但他的选择出乎意料,乃奋力一搏,由两千米高空,瞄准其中一艘日本船舰后,将马力调到最大,极速而下直接冲撞日,与日本军舰同归于尽。
沈崇诲
在南京紫金山北麓的航空烈士公墓园里,沈崇诲烈士的碑文如下:
沈崇诲 中尉飞行员
烈士湖北武昌人。
中央航校三期毕业,
任空军二大队九队分队长。
1937年8月19日
于上海白龙港洋面驾机撞沉日舰,
英勇殉国,
时年二十七岁,
追赠为上尉。
此外,还有出身富庶家庭的当时中国头号王牌飞行员刘粹刚,共击落敌机11架,与高志航、乐以琴、李桂丹一并被誉为中国空军的"四大金刚"。
还有林徽因的弟弟林恒,在成都上空阵亡。在病榻上的林徽因,写下了一首长诗《哭三弟恒》。字字血泪,实际上是写给这一群年轻人的。
“弟弟, 我没有适合时代的语言
来哀悼你的死
它是时代向你的要求
简单的,你给了
这冷酷简单的壮烈是时代的诗
这沉默的光荣是你”
……
“啊 弟弟不要伤心
你已做到你们能做的
别说是谁误了你 是时代无法衡量
中国还要上前 黑夜在等天亮”
……
“你相信,你也做了 最后一切你交出
我既完全明白 为何我还为着你哭
只因你是个孩子却没有留什么给自己,
小时我盼着你的幸福 战时你的安全,
今天你没有儿女牵挂需要抚恤同安慰
而万千国人像已忘掉 你死是为了谁! ”
这些青年,有的就读于清华大学这样的名校,有的是海外归来的华侨,有的出身名门望族。如果不是因为抗战,这些青年也许会成为知名学者或工程师。但日军的飞机飞来,他们只能毫不犹豫地升空迎击。
西南联大,这所只存在了8年的“最穷大学”,却被誉为“中国教育史上的珠穆朗玛峰”。
8年时间,西南联大虽然只毕业了3882名学生,但走出了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4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8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171位两院院士及100多位人文大师。
“第十四航空队,是美国驻海外空军中最小的一支部队,由从前的飞虎队逐步成为一支战功卓著的空中生力军,西起缅甸,东至台湾海峡,从长江以南延伸到喜马拉雅山脉,他们已经控制了大片的江南地区。在长江以北,中国的空军健儿还在英勇地与日军激战。”
1940年,抗日战争已经进入最为艰难的时刻。
枣宜会战中宜昌沦陷,日军以此为基地开展对陪都重庆的大轰炸;9月,日本海航最新型的零式战机进驻汉口机场,一次空战就击落击毁中国空军34架老式苏制驱逐机中的24架,一批经验丰富的中国飞行员壮烈殉国。
随着《苏日中立条约》的突然签署和苏日媾和,曾经发挥重要作用的苏联空军支援人员及装备也开始撤离,使得已经消耗殆尽无法补充的中国空军陷入绝境。
与此同时,20世纪30年代,受意大利人杜黑的“制空权”理论影响,“轰炸机制胜论”在欧洲颇为盛行。美军也把重点放在水平轰炸技术上,力主战斗机俯冲轰炸的陈纳德郁郁不得志。
但在中国,他却得到了蒋中正及宋美龄的信任,重操旧业承担起飞行员训练的老本行。
1940年冬,在昆明航校担任顾问的陈纳德受委托前往美国,协助外长宋子文和驻美大使胡适,接洽美援航空武器的问题。
陈纳德获罗斯福总统授权,效法“不列颠之战”中的“老鹰中队”,以非官方渠道秘密组建一支500架飞机的志愿军,帮助中国尽快恢复已经消耗殆尽的空军。
1943年,美国空军地勤人员在中国组装美国共和飞机公司生产的P-43战斗机
第一志愿大队的100名空勤人员,与“老鹰中队”从社会青年中招募不同,全部是有经验的美军飞行员。
按照国际中立规则要求,所有的美籍飞行员均需先办理退役手续,与美军官方厘清关系,然后再与中国中央飞机修理公司签署合同,成为该公司的雇员,并持民间护照以游客的身份前往中国。
1944年9月1日,艾伦拉森随第35照相侦查中队从印度来到同盟国中华民国,他得知中队被派往第14航空队——由陈纳德将军领导的、赫赫有名的“飞虎队”。一抵达昆明空军基地,艾伦就和他的一位战友一块儿到飞机跑道上,他们站在一架鼻翼上绘着鲨鱼图案的P40战斗机旁相互拍照,那是多么令人兴奋的时刻啊!(约翰.弗洛曼 摄)
自此,这些美籍空勤人员将不再听命于美国军队的指挥,他们的正式身份将成为中国空军美籍志愿飞行队员——也就是后来的“飞虎队”。
电影中空军指挥官的原型,应该是指陈纳德将军
第14航空队的战术,明显带有滇缅作战的影子。
中国军民先在靠近敌占区的前方建立秘密的前进机场,储备油料和弹药,美军每日派出远程的P-38战斗机对日占区后方的基地进行照相侦察,把握日军车站、渡口和机场的动态,一旦发现机会就派战斗机进驻前方机场,以此为跳板发动出其不意的远距离突袭。
陈纳德最早成立飞虎队时,主要机型都是P-40战斗机。这是当时空军最老的机型,陈纳德利用其坚固的机身和良好的俯冲性能,制定“一击脱离”和四机编队战术,让日本人很是头疼。图为1941年,昆明巫家坝机场,机械师在对P-40战机进行检修
同时,陈纳德还利用中国的战略纵深建构出一套遍及乡村城镇的空袭预警网络防卫日军的空袭,并得到了中国民众在人工和后勤上的全力协助。
那是一幅欧洲战场上看不到的军民一体抗战场景,没有推土机和压路机,来自汉族、苗族等不同族裔的中国劳工用石磙碾平泥土跑道,用锄头铁锹和柳条框建设油库和弹药库,小孩子们偶尔还可以得到美军散发的糖果巧克力。
纪实照片:民工在拖石头碾子压机场跑道。这种大石头碾子,重的有十五吨,轻的也有五吨
纪实图片:军民协力拉起陷在泥里的B-25
民工是第14航空队最有效的武器之一,地面作战被日军攻克一些机场,新的前线机场很快又会建成。日军飞机来轰炸过后,民工立刻前去挖土修补弹坑,好让空中的战机能安全返航。
从老河口的前线机场出发可以威胁到北平、徐州、南京和上海,而从湖南衡阳和遂川的基地出发,则可以威胁到台湾海峡。
自此开始,陈纳德终于可以将其战术轰炸理念付诸实施,北起济南—黄河一线,南到河内仰光,东至台湾本岛,西跨香格里拉和怒江,一支混编的战术航空队成为主宰。与盟军在意大利登陆相呼应,中国空战的转折点来了。
到太平洋战场胜利之日止,第14航空队保持了1:7.7的优势交换比,即每击落击毁7.7架日机才损失一架美机。在中缅印战场上有超过4000架日本战机被摧毁,110万吨的日军运输船被炸沉江海,1000多台铁路机车和近5000辆各式运输车辆被中美空军战机打成废铁,此外还摧毁了数百座桥梁。其中2054架日机,超过一半对地攻击的战果来自第14航空队。
中国天空最困难的时期已经成为历史。
1944年3月31日,一群不同族裔民工奋力拖拉一个巨石碾子滚过跑道, 用血肉之躯铺筑通往民族解放之路,民工是第14航空队最有效的武器之一
1945年8月1日,第14航空队指挥官陈纳德将军离开了这个他战斗了8年的国度。
去机场途中,成千上万的中国军民走上重庆街头送行,陈纳德的司机深受触动,关上发动机。而热情的送别人群将专车一路推到了机场。
图为飞虎队员在巫家坝空军公墓纪念阵亡烈士
尽管得到百姓救助,仍然有大量飞行员牺牲。在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里,有3294个烈士的名字。1938年后,巫家坝机场附近建立一座空军公墓,800多名中美空军烈士埋葬于此。然而,建国后,墓地被侵占,墓碑被用于修建水库。
“飞虎队”的得名来自于最早美籍志愿大队战机上的鲨鱼头涂鸦,后来由迪士尼公司设计了带翼小老虎的大队徽章。从狭义上讲,“飞虎队”应特指美籍志愿大队以及之后的第14航空队第23大队。
但热情的中国民众和记者将其推而广之,整个第14航空队,所有抗战期间驻华美国航空兵都受到了同样待遇。
但真正的“飞虎队”只有一个。
最后,这是飞虎队在西南联大招募飞行员时的对联,出自孙中山初建黄埔军校时题词:
上联:升官发财请走别路,
下联:贪生怕死莫入此门。
整理自:
王晓云:“每击落击毁7.7架日机损失一架美机 “飞虎队”传奇”,《国家人文历史》;
李舒 毛毛:“看完这部电影,我们才明白人为什么要读书”,微信公号“山河小岁月”;
星光:《他是〈无问西东〉主角沈光耀的原型,一代清华才子,满腹经纶,27岁驾机撞舰,以躯捐国,何其壮哉!》,微信公号“灼见”;
陈重阳:“纸上山河:《无问西东》剧照中的真实历史”,微信公号“架势堂关防”等
本文由国家人文历史整理。更多写作指导、热门时文、写作素材、读书方法、学生佳作……尽在《新读写》杂志!
投稿邮箱:xinduxie211@163.com。
新读写微信相关文章
长按二维码 关注新读写